主 题: 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及其应用
报告人: 胡秀清研究员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时 间: 2017-01-02 14:00 - 15:00
地 点: bat365中国在线平台官方网站理科1号楼1365教室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风云卫星已经建成极地轨道和静止轨道两个气象卫星星座系统,实现了静止轨道多星备份和极轨卫星上、下午星组网观测业务格局,提供全球中长期和短期相结合的较为准确气象气候观测预报的气象卫星业务观测系统。我国气象卫星已实现了业务化、系列化,并率先实现了我国应用卫星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的目标。我国已成功发射了8颗静止卫星和7颗极轨卫星,目前有6颗在轨稳定运行,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刚刚发射,为气象、海洋、农业、林业、水利、航空、航海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大量的公益性、专业性和决策性服务,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风云系列气象卫星已成为我国民用遥感卫星效益发挥最好、应用范围最广的卫星。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实现了我国气象卫星从单一遥感成像到地球环境综合探测、从光学遥感到微波遥感、从公里级分辨率到百米级分辨率、从国内接收到极地接收的四大技术突破。风云系列气象卫星星地一体化的共同发展模式也被我国航天界誉为“天地一体化的楷模,地面应用系统的典范”。 随着新一代中国静止和极轨气象卫星的相继成功发射和投入业务运行,风云卫星已经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之中。到2020年,我国将建立第二代风云四号静止气象卫星 “双星运行、在轨备份”的业务格局,建立风云三号极轨卫星晨昏星、上下午星和降水测量雷达星全天候多星组网观测能力,建成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遥感应用业务体系,风云气象卫星及应用接近同期世界先进水平。本报告将就风云气象卫星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最一个概述,并重点介绍它们在各个行业和全球范围的应用情况。
报告人简介:
胡秀清,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风云三号地面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气象局科技领军人才,WMO/GSICS研究组副主席。获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定量遥感专业博士学位,曾担任风三、风四两个序列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定标和预处理系统主任设计师,并担任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RSI)仪器负责人。胡秀清长期从事星载遥感器辐射定标技术研究及气象卫星工程建设的技术把关工作,研发了沙尘暴、气溶胶和水汽总量等多个卫星遥感产品科学算法,建立了国际上首个静止气象卫星沙尘暴遥感监测业务算法(DRAGI),在沙尘暴预报和监测业务中发挥持续应用效益。自主研发了风云三号MERSI仪器预处理业务核心算法,科学提出仪器设计多个改进建议和方案,提出了FY-3C/ MERSI全动态范围的非线性综合定标模型。持续开展气象卫星长序列历史数据辐射再定和综合辐射定标方法研究,带领团队为风云卫星多个光学仪器建立了星上定标、场地定标、GSICS交叉定标、天体目标辐射定标、仪器性能跟踪以及辐射传输模拟等多种定标方法,在国内遥感卫星序列中首次系统建立了气象卫星光学载荷辐射定标方法体系,并推动风云卫星资料国际化比对和基准传递工作,建立了风云卫星全球天基交叉定标(GSICS)业务系统。目前分管风云三号极轨气象卫星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工程的资料预处理系统(DPPS)、产品生成系统(PGS)和科学仿真与研发系统(STSS),负责DPPS/PGS/STSS三个系统技术抓总和协调工作,跟踪国际气象卫星发展动态,规划下一代风云五号卫星的关键载荷配置和载荷指标要求。
主持或参加风云卫星工程业务和国家级科研项目超过40项,培养了多名研究生和年轻的辐射定标专门人才,组建了风云卫星光学载荷辐射定标的专业团队。已发表了近100篇学术论文(SCI/EI 超过40篇),获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2项,其它奖3项。